這些絕美名鉆,值得用心守護!
格拉夫在1974年買下的“The Star of Bombay”重達47.39克拉,為品牌開啟了傳奇名鉆的輝煌歷史。由莫臥兒帝國起,戈爾康達王國的戈爾康達鉆礦(現位于印度的海德拉巴)便開采出不少極具歷史價值的珍貴美鉆,而當中不少也落入勞倫斯?格拉夫的手中。他向一位代表一個印度貴族家庭的歐洲商人買下“The Star of Bombay”,后來更表示:“鉆石采用祖母綠形切割,大概曾鑲嵌在大君的皇服上。”
格拉夫在1984年買下重達39.31克拉的“The Imperial Blue”,成為世上最大的無瑕彩藍鉆。清麗的藍調在梨形切割的映襯下更見深邃,彰顯獨一無二的美態,使這顆美鉆成為畢生難求的臻品。
1990年,格拉夫在比華利山威爾希爾酒店舉行的珠寶展中,呈獻獨一無二的“The Paragon”。這顆重達137.82克拉的美鉆是世上最大的D色無瑕鉆石,并采用罕見的七邊鳶形切割,鑲嵌于一條能變成項鏈和手鏈的項鏈上,四周以珍貴的粉紅鉆、藍鉆和黃鉆簇擁,光芒四射。
格拉夫在2001年推出重70.39克拉的“The Empress Rose”,成為世上最大的內無瑕淺粉紅鉆。比例完美的梨形切割巧妙捕捉和反射光線,綻放細膩柔美的粉紅色調,成為世上最難得一見的粉紅美鉆之一。
格拉夫在2008年呈獻243.96克拉的“The Magnificence”,以令人驚訝的重量成為世上最巨型的祖母綠形切割D色無瑕美鉆。完美無瑕的瑰麗美鉆教勞倫斯?格拉夫為之驚艷,并馬上命名為“The Magnificence”。這顆名鉆更獲美國寶石學院評為“Excellent”級別,是品質無與倫比的無色鉆石。
2009年,重31.06克拉的“The Wittlesbach-Graff”藍鉆與“希望之鉆”同樣出自戈爾康達礦場,色澤深邃,重量更是前所未見。這顆藍鉆與皇室的關系密切,曾由各個朝代的歐洲君王擁有。后來勞倫斯?格拉夫買下這顆鉆石,并大膽決定重新打磨,修飾表面的瑕疵,并提升色澤,致力雕琢出史上最大顆的內無瑕天然深彩藍鉆。
格拉夫的美鉆名錄,在2010年再度收錄三顆美鉆的名字—— “格拉夫星座之石”、“德拉里日出之石”和“格拉夫粉紅鉆”。“格拉夫星座之石”重102.79克拉,是世上最大的D色內無瑕明亮式切割圓鉆;“德拉里日出之石”重118.08克拉,是世上最大的正方形祖母綠形切割艷彩黃鉆;而“格拉夫粉紅鉆”重23.88克拉,是難得一見的天然內無瑕IIa級艷彩粉紅鉆石。
格拉夫在萊索托的一個礦場發現兩顆同樣令人驚艷的原石,最后成就一雙IIA級別的“The Graff Sweethearts”心形美鉆,展現上乘的凈度。經過仔細切割和打磨后,原石最終打造成分別重51.53克拉及50.76克拉的心形鉆石,不論凈度與品質皆如出一轍,締造歷史。
格拉夫在2013年遇上“Letseng Star”的原石,它的品質非凡,重達550克拉,不論色澤與品質皆完美無瑕。這顆原石最終切割成28顆教人夢寐以求的梨形鉆石,共重169.76克拉,全為IIA級和D色美鉆,寫下名鉆歷史的新篇章。
2014年,產自安哥拉礦場的原石重225克拉,切割成重102.44克拉的鉆石后,格拉夫先生重新評估鉆石,認為可以精益求精,于是交由工匠再次打磨,成功打造出剛好重100克拉的D色無瑕梨形美鉆,展現優雅的輪廓。
格拉夫在2015年呈獻的“Golden Empress”散發尊貴的金黃色調,來自萊索托發現的一塊299克拉原石。這塊原石同時也切割出八顆各具美態的黃鉆。這顆枕形切割濃彩黃鉆重達132.55克拉,其醉人色澤令人一見難忘。
格拉夫在2016年把四塊不同凡響的原石,打磨成五顆精致璀璨的美鉆,寫下精彩的一年。繼105.07克拉梨形“Graff Vendôme”、52.41克拉枕形 “Star of Audrey”和50.23克拉祖母綠形切割“Graff Eternal Twins”后,118.78克拉的“Graff Venus”為2016年寫下完美的句號,這顆美鉆更獲美國寶石學院鑒定為世上最大的D色無瑕心形鉆石。
重達302.37克拉的“The Graff Lesedi La Rona”是美國寶石學院鑒定史上最巨型的頂級色澤和凈度美鉆,也是世上最大的正方形祖母綠形切割鉆石。這顆稀世奇珍來自在博茨瓦納發現的1,109克拉 “Lesedi La Rona”原石,這顆原石是世上第二大鉆石原石,再創鉆石史傳奇。原石也切割出66顆璀燦美鉆,重量由不足1克拉至超過26克拉,每一顆也刻上格拉夫印記、Lesedi La Rona字樣和獨一無二的美國寶石學院編號,并附以格拉夫和學院發出的證明書。